品牌型号:联想拯救者
系统:Windows 11
软件版本:Fiddler 4
在Web应用的开发与调试领域,Fiddler堪称网络数据交互的 “透视镜”,它能清晰地捕捉每一条经过的请求与响应的细节。但面对应用故障时,开发者们需要借助Fiddler抓包的结果,来精准判别是前端展示逻辑出错还是后端数据处理有问题。抓包后开发者们也需要分析并定位问题根源。这两个实操性很强的问题是开发者与测试人员高效排查问题的关键突破口,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Fiddler抓包怎么判断前后端问题,Fiddler抓包后怎么分析数据的相关内容。
一、Fiddler抓包怎么判断前后端问题
我们在本地写完代码后执行会发现报错、响应信息不一致等情况。这时候,我们可以打开Fiddler,为了避免太多的HTTPS请求对我们测试分析的干扰,我们先在Fiddler右侧工具栏找到Filters设置过滤器。

1、在Filters标签页中,找到并启动Use Filters,选中后,在下面Hosts两个下拉框中分别选中“Show only Internet Hosts”和“Show only the following Hosts”,然后在Show only the following Hosts选项下的文本域中输入只展示的域名。
2、点击文本域右上角的"chages not yet saved"进行保存,最后点击右上角的Actions下的Run Filterset now立即执行当前设置。

3、接下来我们访问测试地址,并观察Fiddler会话列表中的情况。访问完毕之后,在会话列表内找到我们发送的那条请求,检查发送的请求体和服务器给我们的响应体。

4、一般情况下,如果服务器没有给响应,那么问题多半是服务器没有接收到请求,这时候需要看下前端发送过来的请求地址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地址填错,是否是网络异常,再或者是不是服务器不在线、宕机等情况。
5、如果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并且给出响应了,那么就需要在响应体中观察服务器给的数据是否符合前端代码的接收要求,然后再根据实际需求修改服务器响应代码或者前端接受代码。
二、Fiddler抓包后怎么分析数据
我们在使用Fiddler抓包的时候,都要看哪些信息呢?在工作中,我们抓包主要是为了查看请求和响应来判断请求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响应值是否如预期那样。所以,我们往往会在URL的请求界面下的WebForms表单找到请求信息和请求头信息。

并且在完成一次请求后,我们还需要在响应区查看响应体或者响应头,再或者是查看响应时间。当然,有时候为了排查问题,我们还会借助Fiddler提供的断点功能,在发送请求之前,使用F11键打上断点,然后对请求参数不断的做修改测试服务器代码的健壮性、安全性。

所以我们在抓包后,通过解析请求响应数据,可以快速判断接口是否正常。并且通过Fiddler提供的相关工具,我们可以快速判断和定位出问题在前端还是后端。
以上就是Fiddler抓包怎么判断前后端问题,Fiddler抓包后怎么分析数据的全部内容了。Fiddler抓包想要判断前后端问题可以看服务器有没有响应,如果没有响应需要检查前端请求是否有问题。如果服务器有响应,就需要观察服务器给的数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需要修改。Fiddler抓包后分析数据需要根据请求响应等信息判断。